项目背景:
北京位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性重度缺水的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2,水资源短缺是制约首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北京北部山区是阻隔风沙入侵首都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密云水库的重要集水区,承担着北京市1800万人60%以上的饮用水供给。
由于流域内森林质量低下、林分结构不尽合理,小型水体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弱,以及缺乏地区间和部门间不同利益相关方对话交流机制和平台和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政策等原因,水源保护区森林和小型水体的生物多样性较差、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低下,林业社区发展滞后。为提高山区森林质量,推动水源保护区社区发展,有效改善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在中德林业技术合作“密云水库流域保护与经营”项目成功实施9年的基础上,中德两国继续携手实施了中德财政合作“京北风沙危害区植被恢复与水源保护林经营”项目。
项目目标:
项目总体目标是改善密云水库流域退化农村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具体目标是改善和维护密云水库流域森林和小型水体以水源保护为主的生态功能。
通过推进水源保护地流域综合管理的跨省(北京和河北)和跨部门(林水)合作,实施以近自然森林经营和小型水体生态恢复为主的综合措施,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的可持续融资机制,有效改善和维护密云水库流域退化森林景观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景观恢复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预期成果:
制订水源保护区近自然生态景观恢复综合方案(规划);
通过开展近自然森林经营,项目区水源保护林的质量和功能得到提高;
通过实施小型水体生态恢复,项目区小型水体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景观和水资源价值大大增加;
详细制订并推进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融资的创新机制;
通过签订和实施项目合作伙伴协议和其他类似内容,促进水源保护方面的跨地区和跨部门合作;
提高项目利益相关方在近自然景观恢复规划和实施方面的能力。